七代专攻痔瘘 封丘中医绝技真“绝”
发布时间:2024-08-22 浏览:1644次

在健康面前,大家真的不要难为情,就拿痔瘘来说,谁有了这种病都要正确面对,毕竟研究各类疾病的中医都有。咱们封丘的史家七代人都在研究如何治“痔瘘“,他们的方法那是真绝!
由新乡市文广旅局和新乡广播电视台联合策划的《百年非遗——见证中医传承人》活动正在寻访百年传承的中医非遗,如果您身边有传承四代以上的老中医、好中医,请联系我们,讲出他的故事,让更多人受益。联系电话:18737399181。

史阳,今年35岁,是封丘史氏痔瘘第七代传人,也是封丘县痔瘘医院院长。他接到病人后,首先用火针在病人嘴里行针。这事听着可怕,看着恐怖,其实病人没啥感觉,并且行针后,病人的痔瘘疼痛状况就会缓解,配以中药,轻症者很快就能痊愈。史家治疗痔瘘已经有了二百余年的历史。史氏治“痔瘘”最早可以追溯到史阳的先祖史文秀。史文秀是清朝嘉庆年间人,在封丘县留光乡北侯村开有药铺,研制出止血生肌治疗痔瘘病的“橘红散”,并留有“医者仁心,诚信技精”的医训。史文秀的儿子史法俊,子承父业,摸索出药物灌注、中药熏洗止痛的痔瘘治疗方法,当地留有“史法俊的板凳坐不得”的俗语。史登奎自幼随父史法俊习医,研制出插药法、挂线法等无痛治痔瘘方法。其子史永顺,自制槽针、钩针等探针,准确手术定位,并创制药线结扎法和“黄金止痛散”。史学道(1915~2013),在父亲史永顺的基础上,将麻药应用到痔瘘手术,研制出“八宝红润散”、“红润膏”,并对直肠息肉顽疾治疗有独特方法。《封丘县卫生志》对此有专门的记载。
史德轩自幼随父亲史学道学医,研制出“复方长效麻醉剂”,使病人从手术开始到痊愈都没有疼痛感,还研制出止血生肌散1-6号、外用肛舒1-10号、内服肛肠舒1-8号等一系列治疗肛肠病的药物,使史氏“痔瘘”的技艺更加精进。史阳的父亲史德轩可以说是史家治“痔瘘”的集大成者。他从小受家庭熏陶,酷爱医学。在别人眼中,“痔瘘”又脏又臭,但在他眼中“越是少人关注的越要钻研,毕竟痔瘘给人的痛苦太大了。”

1974年,他随父亲史学道在封丘县留光公社卫生院学医,在短时间内就掌握了家传秘方和技法,1985年,三十岁的史德轩决定在封丘县城创建封丘县痔瘘专科医院。他的决定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,但是资金要自筹,产权归政府。
史德轩为了让更多患者受益,毅然拿出史家多年积累,为封丘县创建了痔瘘专科医院。民间中医最终创办公立医院十分罕见,更为罕见的是史德轩不仅学习祖传技法,还到河南中医学院等医学院校深造,系统掌握中医药知识。史德轩将祖传技法和现代医学相结合,让“痔瘘”的过程不再那么痛苦。中药麻醉、不限饮食、恢复快,因此每年都有近万名患者从全国各地来封丘就医。
史德轩传承不守旧,创新不盲从,他大胆革新,扩大复杂病种的治疗范围,将家传的割痔术逐步演化为新的治疗方法,将原来的专治痔瘘病发展到治疗便秘、肠炎等多种肛肠病。对几十种肛肠病分别采用中药外洗、口服、药粥、注射、结扎、切除、挂线、激光、插药、针灸、按摩、耳针放血疗法、微创、封闭、艾灸等方法,使肛肠病治疗既安全又无痛苦。五十年来,他专注“痔瘘”疾病,成果不断,也因此被评为主任医师,相当于“正教授”职称,这在传统中医行业可以说是屈指可数。
史家二百余年关注“痔瘘”,更能感受“痔瘘”给人带来的痛苦。以前,史氏治“痔瘘”仅作为祖传秘方在史家传承,并且有“传男不传女,传内不传外”的祖训,但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新乡市非遗保护项目名录后,史德轩父子打破门规,开始在社会上广泛传承。

“中医是用来为人服务的,不是用来发财的。”如今史德轩已经年近70岁,他的儿子史钊、史阳深得真传,早已独立行医,特别是史阳,他目前是封丘县痔瘘专科医院的院长,他不仅将祖传绝学传给了医院的35名医生,还传给了社会上的同行。他希望更多的人关注“痔瘘”,防患于未然,不能等到实在无法忍受的时候再去就医。如今,封丘县痔瘘专科医院有一百余张床位,每年有近万名“痔瘘”患者从此走向了康复。